看看这则新闻:乌克兰新内阁中清一色为男性,总理阿扎罗夫称:改革没女人的事。激怒了女权组织,她们号召新内阁成员的妻子、女友、和情人对他们实行性抵制。

这就是我反感女权主义者的原因:很多时候她们的存在简直就是在力证女性低人一等。女性之所以不受尊重,其根源就是被男人视为工具而非独立个体。还要大张旗鼓地对他们实行性抵制…..合着你们过性生活是为人民服务来着,那还进什么内阁啊,开窑子去得了。

女人最可怕就是把自己全身简化为一个性器官,男人表现好就让他免费使用一下,或者男人使高兴了就布施点财或物。你们自己愿意卖,然后还怪人家不尊重你?

况且这都是什么年代了,女性还拿上床当福利辖制男性,是不是也太OUT了点,你还真以为自己不在家做饭,外头就没饭馆了是吧。

脱毛与外遇

我还没看电影版《色欲都市》,只看了预告片。其中有一个镜头,四女正晒日光浴,Samantha嫌Miranda未脱毛,米律师一脸疲惫地辩解:“已婚妇女要操心的事儿太多了。”莎公关不以为然地指着夏贵妇说:“别拿结婚说事儿,人家结婚那么多年了也没一腿毛啊。”

我当时就想,那怎么同,且不说夏贵妇一贯以来唧唧歪歪一身洁癖的性格,人家是悠闲的全职师奶,前夫与现任丈夫都有点钱,虽不算十分富贵,但也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不过米律师也不好把这事推在工作上,谁没个工作,哪至于连脱毛的时间挤不出来呢。只好控诉这吃人的婚姻。

我想其实她想说:都结婚了谁还在乎这个。已婚女性穿比基尼吊带衫之前脱毛是为了尊重外人,而单身女性脱毛还为了冷不防脱衣上床的时候不失礼于男人。师奶不脱毛,大概也是对婚姻有安全感,横竖自己嫁出去了,不必再每天焚香沐浴一枝花似的,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我不看电影也猜得出来,这一场戏是在为下面的剧情做铺垫:米律师为家庭生计心力交瘁,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老公顺理成章地有了外遇。不但剧情合理了,而且顺便教育我们:做人要脱毛啊,否则老公会和别人睡觉。

美国人的思路总是这样天真直接的,生怕我们不懂——我们当然知道中年妇女不应该烂塌塌,但是也不要以为自己倒饬得亮晶晶的老公就不会有外遇,这两件事其实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哪个中年男人不曾出轨,或者不想出轨。这是赤裸裸的中年危机好不好。只是一旦出事三方都必须要找个借口用来下台,于是外面的女人可以说:“他老婆已经没有个女人的样子,怎么怪他爱上我?”出轨的男人说:“我知我对不起你,但是你现在对我一点吸引力也没有……”连失婚妇人自己也懂得检讨:“我成天蓬头垢面的,怎么斗得过那个狐狸精?”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咦,说到脱毛。你怎么又见得有毛就一定就煞风景呢?说不定就有人偏好重口味,有一次茱莉亚罗伯茨腋下夹着两丛黑毛出席大场面,荷里活靠色相吃饭的大明星,还能没功夫弄这个?大嘴姐姐自称觉得这样很性感呢。况且我顺着莎公关的眼神看过去,米律师的森林恐怕还不在腋窝或小腿。这个位置是要剃光光还是修成心型呢?

前一阵小贪公司组织活动,一位平时有点娘娘腔姿态的新加坡男同事(但性向不祥),戏水的时候被发现竟然将腋毛褪得干干净净,又十分惊悚哦。我忽然想,自结婚后再不脱毛会令老公厌烦,那么如果老公喜欢时时去脱毛,老婆应该有什么反应?

越写越黄之:处女情结

这篇也是给杂志写的,但因为“实在太黄了”被毙掉。我真的不是炒作丫,我文中所有涉及性的字眼,都是为了文章逻辑服务的丫。强烈呼唤杂志分级制度!

“当代大学校园里还有几个处女?”

这个问题咄咄逼人,本身就带着挑衅性和无数的潜台词:现代年轻人已经没有贞操观。卫道人士听了大摇其头,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妇解份子则争辩这是男权对女性的压迫和侮辱,性生活与道德不能直接挂钩。

大家好像十分喜欢这个话题,隔不久就拿出来说说,也许只为了提醒大家注意生理健康、狠抓计划生育。我好奇的是,他们如何做调查?普通问卷恐怕不可信,难道真的一个个推到妇科医生面前去检查吗?也太浪费资源了。

然而我现在更好奇的是:你怎么定义处女呢?

以前这是个简单的世界:一个女人,从未与男人发生过性关系,是为处女。通常的检验标准是一层原装的(非再造的)、未曾破裂的处女膜。当然,我们都学过生理卫生,少数情况下,性生活以外的剧烈运动,也有可能导致处女膜提前破裂,比如说:骑自行车。所以每次在文艺作品中看到女人在新婚之夜为伪装处女,费尽周章弄来鸡血,鸭血……我都想问:为什么不说自己爱骑自行车?

处女膜已经难辨真伪了,好,我们再来问:什么叫发生性关系?非得两个性器官短兵相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活塞运动吗?动手行不行?口交算不算?

我并不是来抬杠的,也不是色情狂——原因是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纯洁少女”,为保留处女之身,与男友睡一张床上而坚守最后一道防线(不让处女膜破裂),每天用手和嘴满足对方。因为“我是保守传统的女孩子,跟他还未能确定有未来,所以不想轻易失身,让他瞧不起”。

我实在觉得这女孩子不算保守了,调查表明很多妇女结婚多年都未见得肯替对方口交。保留处女之身是好的,但何必故意搞得这样辛苦呢?简直有点像行为艺术:三十天不与人说话,两个月只吃麦当劳。中国住房状况倒是紧张,我听过一家五口睡大通铺的,但没见过被迫跟男友睡一张床的。宁肯每天口交而坚决不做,如果是为了怕性病、怕怀孕、甚至吊男友的胃口,我都还能想得通。但是“怕他瞧不起”?别误会,我认为口交是健康正常的性行为之一,但是你天天为男人做这个,他恐怕也不会再把你当小白兔或圣女贞德吧?

我真的很想知道,保留处女之身究竟是为了什么。是道德、传统、还是男权?这件事其实也不过就是个人选择吧,女的有权选择是否守身如玉,男的有权选择处女做老婆——如果他们坚持。我看见过报上有这样的征婚启事:女,27岁,硕士,处女。和“男,30岁,大本,有房”一样的口气,不动声色地透着优越感。但处女之身并不是三房两厅大HOUSE,就算再难得,这样吊起来卖,也让人觉得不矜贵。

身为女性,我不太清楚男人到底对处女怎么看。咱们且庸俗而样板化地设想一下:如果是随便玩玩,处女也许不是好对象,责任与压力太大了;如果真想娶回家来,现代男人未必都要求老婆是处女之身,万一撞到一个,恐怕也有意外之喜,一想到她从未给别的男人碰过,就这么洁白喷香地到了自己怀里,当然也有大男子主义的得意和感动。不过,我猜他们不会在在心里说:这姑娘真是纯洁啊,跟别人只动嘴,单单把处女地留给了我……

保留处女之身和保护处女膜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后者等于作弊,其实是“如何享受性行为而不被别人知道”,非常猥琐而无趣。如果真的那么痴迷“处女”二字,又不肯禁欲,还不如干脆放开手脚去搞,然后花几千块钱再造一个处女膜,虽然都是脱了裤子放屁,起码不至于压抑身心。再或者,虽千万人,仍一口咬定自己是处女,只不过酷爱骑单车。

想出这个“两全之策”的,真不愧是天才少女。如果大家早都想通这一节,这个世界就“纯洁”许多。克林顿何必下台,小昭也不用离开张无忌。唉,真是误尽苍生啊。

至于吗?

这篇是报纸约稿,尺度明显变小哇,中国报纸也应该实行分级制。。。

李安的《色·戒》还未上演,宣传重点就一直围绕着传说中的三场床戏:到底是十分钟还是三十分钟?是拗造型还是打真军?是裸替还是演员本尊……其实更令人好奇的是,这样有名的大导演,为啥还需要大胆的床戏做噱头?话题是有了,影片被划为三级,痛失青少年观众群,票房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大众的心理十分微妙,一个电影,床戏再露骨,能黄到哪里去,果然喜欢这一口儿,还不如直接去看A片。大家成年人,什么没见过?然而还是心痒难骚。我赶十点的晚场去看,距离开演10分钟,倒已经黑鸦鸦地坐满了。

床戏的尺度果然震撼,但是一点都不黄,甚至也不够性感,是两个各怀鬼胎的成年人,像受伤的野兽一样,咻咻地纠缠,再绝望地取暖,看了令人心里压抑。江湖上盛赞的李安自创“回纹针”做爱姿势,并不美丽,也不算创新——中国是盛产春宫画的国家,还有什么姿势是没有被人想出来的?随着剧情慢慢深入,男女主角在迷局里越陷越深,几场床戏实属必须。花样繁多的性爱姿势,并不是为了表现激情。那些动作看似生猛,其实未必受用。肯这样不辞劳苦地耍杂技,无非是心理和生理双重的不满足。他们之间虎与伥的性关系,在张爱玲的原著里一笔带过,大概是她太清高,不屑写这个。映画里赤裸裸地演出来,倒暗合了张爱玲的残酷。

也许李安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温情脉脉:他让老易在处决王佳芝后坐在空床上掉眼泪,也不能说明他爱上了她,可能是后怕,也可能是屈辱和自怜:作为一个喜怒不敢形于色的特务头子,他在这女人面前已经暴露得太多,就这么一个“红颜知己”,结果还是来要她命的。大家都替她惋惜,也没人来替他想一想。

也许李安并没有想这么多,冷酷的床戏是歪打正着:《断背山》拍得太投入,有谣传说他本人就是未出柜的同性恋。为赌一口气,想拍出点香艳的一雪前耻。如果真是这样,就更加证明他不懂男女之间那点事儿。

真相是怎样都好,重要的是观众要自己去发现:看电影的乐趣不就在此吗?中国电影坚持不分级,连我们同小朋友一起保护起来,凡有争议的都一刀剪掉,实在是对成年人智慧的侮辱。不仅国内观众郁闷,连我们身在国外都受连累:因为自己能看全本,觉得分外的珍惜。所以电影前半段老是分心,生怕漏看了梁朝伟的蛋蛋。直到它众望所归地在银幕上闪过,大家才放下一颗心,继续观影——我们简直就是带着国内人民的嘱托在看。

放我的脚丫在你的鞋鞋里

上礼拜泼墨闲极无聊,给我的BLOG做了一技术统计:“男女”104篇,占总数的25.8%,比排第二的“留声”(20%)超过了5个百分点,这还不包括小说的23篇也是讲男女关系。。。她没往下说,但言外之意我听出来了:我满脑子就是男女关系。

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对男女关系一向不太起劲儿。生活已经够辛苦了,还互相折磨干什么?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和平共处、吃喝玩乐。就连看电影,我都不耐烦看文艺片——AV不算,AV是动作片。。。我这么个没心肝的人,怎么有资格谈情。

不过还真有许多恋爱经验丰富过我几倍的朋友,喜欢来问道于盲。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一:我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给她们借鉴;二:我最怕担责任,所以顶不爱给人出主意。每次长谈,都像算命先生一样避重就轻虚头八脑,一个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但是下一次她们居然还来问我。。。大概都盼着盲拳能打死老师傅。

讲真我有时很怕她们问:你觉得他爱我吗?——你都感觉不到,我怎么知道?

又或者: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正因为我不是你,我的意见其实毫无参考价值。

洋人讲话:如果我在你的鞋子里。。。意思是设身处地为替别人想。我觉得这句话十分不通。穿上同一双鞋就行了?您和人家是一个码的脚吗?

这世界上,不会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感受。因此在感情事上,我几乎没有问过、听过别人的意见。但是我不反对别人这么做,人是寂寞的动物,悲伤、幸福、迷乱、愤怒。。。时时需要倾诉,倾诉的过程,往往就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朋友能做的,也不过像是小组讨论的主持人:替她逻辑理理顺,跑题时拽回来,想法都写在即时贴上,一条条分门别类。。。即便她带着十二万分的信任问我:我该怎么办?我的回答也永远是条件从句:如果你想踏踏实实过日子,你就怎样怎样;如果你要享受浪漫,你尽可以怎样怎样;如果你爱他到能忍受一切的地步,你不妨怎样怎样。。。感情不必对谁交待,对自己喜欢的男人的老婆也不必,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千万别大剌剌地跟人说:我要是你,我早给丫踹了;我要是你,我就让他知道我的厉害;我要是你,我就一个月不让他上床。。。显得多么威风凛凛、杀伐决断,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了是你,人家也许根本不想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