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听谁的

《加勒比海盗III》的时候,因为是PG,满场的少年儿童,都由家长带着来(全体一拖三,怪不得票房那么高),又不肯坐在一起,散场的时候兵荒马乱、呼儿唤女的,简直像侯宝林相声里旧中国的戏园子,我最怕这场面,没耐烦看完字幕就站起来走了,回来才听说,原来字幕后还有一段小尾声。究竟演的是什么?只好上网去查,谁知大家都高尚自律地不肯写剧透,急得我一头汗。

很多人都不喜欢剧透,恨那个多嘴的人,毫无准备地提前揭幕,好像一个簇簇新、打着漂亮蝴蝶结的礼盒,还未拿到手就被人粗暴地拆开了,不仅无趣,而且愤怒。我对惊喜这回事倒不是那么着紧,连一场真正好看的球赛,还可以反复看,一个电影,预先知道结局有什么关系?相反我看电影之前,剧情最好知道得一清二楚,连同演员、导演、风格、背景、色彩基调。。。确定是我喜欢的才好。虽然我的时间并不值很多金钱,但为一个烂电影浪费两个小时,不知为什么就格外的委屈。

大约是以前动不动就要消费者调研,做下了病。但凡一件事,不查个底儿掉,是不敢轻易去做的。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资料,市场理论不是也说吗?口口相传,效率有时候强过广告。但这也分是谁的口。人和人的趣味差别真是太大了。比如我看到有人影评写到,《海盗III》里,男女主角一边与敌人厮杀一边求婚的场面,非常生动浪漫有趣——你不是开玩笑吧?这场迪斯尼经典烂桥,连我对巴博萨船长的好印象也毁掉了。所以那种光是感受、没有剧透的影评,绝不能当收视指南,除非作者名字后面附着个人档案,详细列出此人之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社会背景生活习性。

IMDB
有一项功能,在介绍了一个电影之后,推荐你:如果你喜欢这个电影,你可能也喜欢电影X,Y,Z。。。我估计这也是根据观众群的喜好统计出来的。但这姿态非常自以为是,好像一个跟我不熟的人,热烈地跟我说:你一定会喜欢孟京辉的话剧!——首先就觉得奇怪,我额头上难道凿着文艺青年的字样吗?其次我很不喜欢孟京辉那种为实验而实验的所谓艺术,简直不能更矫情了。我偏偏就爱看荷里活的商业大片,是不是让你很失望呢?

这倒不如AMAZON,赤裸裸地写上:购买了该产品的人,另外还购买了其他产品一二三。。。由你自己去忖度。但这也不十分靠得住,也许他是替别人买的呢?而且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品味可以很杂,根本无迹可寻。现在别说电影和音乐了,连网上热烈推荐的馆子,我都不一定敢去试。多伦多市区有间闻名遐迩的越南牛肉粉,遭无数人盛赞,其味道。。。这么说吧,我真的很好奇,它的拥趸们都是谁。

只有真正互相了解的人,我才敢向她推荐心头好。也不一定趣味相投,有时候实在是熟,我也会得拎出一件衣服说:喏喏,快拿走,这种亮片皱褶唧唧歪歪是你的风格。。。有次小贪抱怨某人推荐的饭馆不好吃,我幸灾乐祸地说:你活该,瘦子推荐的饭馆,能好吃吗?小贪服气地点点头:所以还是听您的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