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一个活下去的目的

不完全统计,《三块广告牌》已经获得了美国影评人协会年度佳片、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女主男配、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男配、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奥斯卡奖最佳女主男配,以及金球奖全部。风头直追当年的《阿甘正传》。然而它并没有《阿甘正传》那么宏大的叙事,它说的只是美国小镇上的一个故事而已。

可是看完《三块广告牌》你就知道,它不得奖,谁得奖?

它具备一切高级剧情片的必杀技:


1. 具有冷酷的现实主义色彩
故事发生在密苏里州一个叫Ebbing的小镇。镇名虽然是杜撰的,但是剧情真实得像是在报缝儿里看到的社会新闻:女儿被强奸焚烧致死,警察抓不到真凶。受害者母亲在公路旁包了三块广告牌,隔空喊话质问警局局长,引起了小镇风波。

随着小镇居民矛盾一步步激化、失控,暴露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南方保守势力的黑人、同性恋歧视;家暴;军人特权。


2. 全剧没有一个坏人,你不知道该怪谁,有冤不知道找谁诉。

小镇上只有浑身缺点的好人,和情有可原的混蛋。

受害者母亲本该是最值得大家同情的,包广告牌给警察局施加压力这一招,对手即便气到冒烟,都不得不承认她“帅呆”。而且还是系列广告,设计简约,文案精练,层层递进,直指人心,国内广告公司真该好好学一学。

无所畏惧的扑克脸,简直是闪烁着女性之光的战神。

而矛头直指的警察局长呢?你以为他是傲慢油滑的官僚?恰恰相反,他敬业、爱家、关心下属、富有同情心和幽默感,病入膏肓都没自怨自艾,连自杀都做得潇洒坦然,温情脉脉,洒向人间的都是爱。

连殴打黑人、仇视同性恋的粗暴警察,其实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崇敬他的上司,眷恋他的老母亲。

连家暴妻子的劈腿渣男,都会动情地握住前妻的手;愚蠢的小三,那么无辜可爱,人畜无害。

如果你看过女主他老公,科恩家兄弟的FARGO(冰血暴)系列,你就知道,美国南方小镇的人真的就是这种状态,无知、执拗,浑浑噩噩,脑子一根筋,特别擅长认真努力地把一件小事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3. 反高潮。
小到警察局长咄咄逼人之际忽然一口鲜血喷在对方脸上,大到重新做人的警察像孤胆英雄一样智取嫌犯然后发现一切白干….人生每一个转角,都充满了徒劳无功的无力感。这些悲喜交加的反转,让人哭笑不得,也充满黑色幽默。

当然一部优秀的剧情片,还得学会讨好奥斯卡。

要想引起奥斯卡的注意,首先你得触及各种社会问题:人种矛盾、恐同问题、家暴、人品高尚的侏儒…. 连异族通婚都有,警察局长一个粗人,娶了娇憨文艺的英国妻子,迷人的英式口音,念着王尔德的句子,难得还不是反派!你说多元不多元。

想让奥斯卡青睐的影片又不能太丧。即便是包裹乌云的金边,你也得有金边。结尾两个水火不容的仇人一起踏上复仇之旅,问题解决了么?没有,甚至连到终点后怎么做也没想好。但是起码两个无法原谅的人终于和解了。至少善良的观众看到这里,露出了温情的围笑。

这也导演最狡猾的地方。我们人类,真的就是这么愚昧而又无力的生物,对命运毫无办法,只能做自欺欺人的抗争。包广告牌有什么用?你其实心底里知道破案希望渺茫,顶着与全镇为敌的压力护着这三块广告牌,无非是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目的,一个虚假的人生意义;不然一个没有婚姻、没有钱,痛失爱女,而且自己还很可能有一部分责任的中老年妇女,还有什么活下去的念想呢?

当这微小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两个绝望的人又一拍即合踏上复仇之路,并不是为民除害,也不是发泄私愤,仍然是在山穷水尽之际给自己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不然怎么办呢?这就跟在巨大的恐惧面前选择昏过去一样,就是我们弱小人类自救的方式啊。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电影又真的是励志的。

KATE得奖了但是

KATE WINNING OSCAR

KATE WINSLET凭《朗读者》获得了今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我很欣慰。

虽然我从来都没觉得奥斯卡有多权威,也不能因为自己喜欢的演员得了奖就认为它颁得公正。但是一个你看着顺眼的人站到领奖台上总归是令人高兴的。看舆论我一直以为他们会把小金人送给大眼儿贼安妮海瑟薇呢。

其实我并没有看过获奖影片《朗读者》,之前曾经错过了档期,最近乘奥斯卡之风,有几部已经落画的申奥影片又开始放映了。我觉得kate在《革命之路》里就演得很好,不过这部影片一个提名也没有,他们说经济危机期间,探讨中产阶级中年危机太不合时宜了,所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才得了很多奖。

我现在挺喜欢kate,主要是因为喜欢她演戏的风格,但是也不能排除对她整体素质的欣赏。她曾经非常胖,现在也不瘦,眼角有皱纹,面部皮肤略有点松弛,但是我觉得她看上去挺好,面容端庄,说话风趣,身材也匀称。

可能很多人仍然觉得她胖,我觉得她比大多数瘦子好看多了。并不是所有的瘦子都好看,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胖。

颁奖的时候她跟台上女星们一一拥抱亲吻,一人香一记面孔,只有“你可记得吗”(nicole kidman)亲完左脸还伸着脸用力努嘴,然而kate已经跑了,亲了个空。我当时就想,是不是英国人习惯香一记,而澳大利亚人中意左右开弓?

这是一个看电影的季节ii

YES MAN好好先生

看在Jim Carrey的份上,总算还是值得的。他的神奇之处就是不管多么疯癫胡闹或者皱纹纵横,眼睛里老是有一种小男孩式的楚楚可怜的天真。

片中那个号召信徒say yes to life的邪教式俱乐部又惊悚又搞笑,不知怎么我认定这一类牛鬼蛇神俱乐部在美国确实是广泛存在的。

Seven Pounds7磅
s3325833

这个电影的导演叫Gabriele Muccino,他的著名英语作品还有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在看过这两部电影之后,我郑重地将他的名字列入黑名单里,尽管这是一个那么悦耳的意大利名字。

按照我自己的电影分级制,《7磅》是不折不扣的D类电影,IMDB上居然还给它高达7.6的评分。我并不见得反对一切关于人性和救赎的题材,但是我认为把握不好节奏是电影导演最无能的表现。另外是什么使这些导演认为,只要有足够多(哪怕毫无意义)的长镜头以及男主角一脸便秘的痛苦表情就能拍成一部有深度的电影?

于是有些观众觉得必须感动了,否则显不出自己有品味。要装逼难道不应该看欧洲独立制作电影?好莱坞出品能高雅到什么地方去。

《首映》的影评一贯尖酸地说:去年年底是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今年是Seven Pounds,看来Gabriele Muccino和Will Smith这爷倆是预备着每年过年都给我们添一回堵。口气像《红楼梦》里贾珍看庄头乌进孝的进贡单子:“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 本杰明·巴顿奇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打算征服奥斯卡的阿甘式影片。事实上,它有点太阿甘了:勤劳坚毅充满草根智慧的妈妈;家庭式旅馆变成了家庭式养老院;来来往往性格各异的奇人过客;从儿时起就在心中牢牢扎根儿萍踪侠影时聚时散的真爱小公主;连两位主演刻意模仿的新奥尔良口音和阿甘老家的阿拉巴马口音都有点像。为啥哩?编剧是一个人儿嘛。剧情比阿甘正传平淡得多了,却比阿甘还长1个小时。我并没被感动得掏出手绢来擦眼泪,但是也没有不耐烦,我通篇都在纠结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布返老还童以后的眼袋问题,既然花了那么多钱做CGI,为啥不修修眼袋呢?另一个是本杰明的身体机能问题。照剧情来看,本杰明生下来除了是个婴儿尺寸,连面相带身体机能都是80岁的老人,医生说他随时都可能挂掉;长大后皱纹慢慢减少,行动依然迟缓,但第二性征却是从头发育的,于是才能日日晨勃,并以老翁之躯搞得妓女哇哇乱叫。照这个逻辑,他的身体机能是正常发育和衰退的,只有外表是和正常人相反,与时光倒流。那么他变成十几岁小伙子的时候,应该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骑摩托风餐露宿,那山巅拿雪水洗脸,并且抽空回去跟真爱又搞了一把,好嘢。

然而这一切逻辑的混乱我也可以原谅它,导演的功力不容忽视,本来一部应该很沉闷冗长的电影被他处理得像一条河,只管静静地流向前去。我真想揪着7磅的导演看看人家这片子,告诉丫:节奏!!慢节奏也是他妈的节奏!

Valkyrie刺杀希特勒
Valkyrie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旁边坐的人明显的就不一样了。黑压压满满一厅基本都是男的,两两结伴或成群而来,而且是那种一望而知爱打战争游戏上军事论坛的男的。番薯问我:这个片子是不是就相当于男版的《sex and th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