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冇话过退出,只是不再欏獎

前阵子苹果CEO乔布斯退居二线,江湖上取笑说苹果下一个新产品叫i-Quit。我想,如果这是一个真的app,我可能马上会成为第一批VIP用户啊。

自小没学会与人争,什么东西一旦大家蜂拥而上,马上就索然无味,避之不及地撇清,不是因为清高。不错为一件事争得头破血流很难看,但如果保证赢,代价多少还值得。但人生是失望的多,结果往往是嘴啃泥。而且,什么标准算赢呢?这场子里有人是喝鸡血长大的,比赛还未开始,你已经颓了。

早十年我就学会说:我这么大岁数……其实不是真的认老。也不是为博对方一声骇笑:“你也好算老?”这是一种准备离场的姿态,明白告诉你说:我不玩了。或者,避免被人无辜地当作选手之一。这跟装聋作哑、扮演中性人是一个道理,不是没心没肺,是犯不上把心给每一个人掏出来;不是还嫌自己不够爷们儿,尽量弱化女性特征就没有烂桃花。什么?你觉得绯闻是一种恭维?我可不爱被人消遣。

这样子因噎废食也不是办法,有时候寂寞得要命。像以前的香港歌星,一到年尾颁奖礼就头疼,不堪压力宣布退出歌坛。可是实在耐不住,来年又臊眉搭眼地复出。折腾三五次传为笑柄,终于出来发声明: 我冇话过退出,只是不再欏獎……

好想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脑门上,你们玩儿你们玩儿,我就是来打酱油的。

不可爱的人

彭羚小姐有首歌叫“不可爱的时候”,具体怎么说忘了,大意就是:我花枝招展温柔乖巧的时候您才待见我,但我也不能老端成这副样子呀,其实我不可爱的时候,往往才是加倍需要爱的时候。

这要求矫情不矫情先搁一边儿,我想说:彭小姐你已经好彩了,起码你还有可爱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根本还有很多永远就不会可爱的人嘛。你让人家情何以堪?

有一次大家在班车上议论公司一个天怒人怨的极品老女人,某甲迷惑地问:“你们说,她知道自己讨厌么?”某乙干脆地说:“一定不知道。她要知道自己讨厌,她就不讨厌了。”单听这话是超有逻辑的真理……但用实践一检验,就知真理是多么苍白——我就深深知道自己为何不可爱,但这要改谈何容易!

某同学怒极曾经说我:“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讨好任何人。但你就不!”不错,大众的审美情趣其实相当简单,满足起来却又不像去拜见长辈换件颜色衣裳那么方便。我不知道做什么才能人见人爱,最起码也知道如何才能不让人扫兴—。但是有时,原谅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一个悲观主义者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受到欢迎的。一方面大概人人知道活着艰难,所以不遗余力地励志,时尚杂志连一条裙都能讲出女权来,意淫的励志电影无论多烂也可以卖座;另一方面又觉得没心没肺有辱斯文,必须隔三差五端起面孔感悟一下人生——于是您瞧,像我这样发誓玩笑过一生又不耐烦打鸡血的人,是注定要被鄙视的。

你知道怎样才能讨人喜欢吗?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做一个听见什么都不会冷笑的人,做一个什么都肯相信的人,做一个不煞风景的人,做一个肯把自己剥皮儿给人看的人,做一个喝醉酒不摔瓶子、与人执手谆谆谈人生的人。

甚歉,我做不到。

自闭症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新闻说:美国儿童的自闭症与日俱增,引起关注。专家还从旁解说,很多时候你患了自闭症可能还不知道,因为它的初级症状看上去很普通:大抵就是畏羞、情绪低落、缺乏自信。。。越看越心虚了,除了失眠这一项,我基本都符合了。

我不大懂医学,但是我隐隐觉得,他们那些被诊断患自闭症的儿童,送到中国去,没准也就当正常孩子养了——洋人也太提倡活泼外向、一团光明了。我每次和他们一起开会、培训,都得给自己打鸡血保持亢奋,因为生性疲懒,违反生物规律而行之,其结果就是精疲力尽,一场下来往往跟让人打了一顿差不多。

咱们亚洲人,是出名的黑口黑面,不喜与陌生人招呼,比较内敛与害羞。倒也不是心里没好气,主要是性格使然,加上生活压力。。。还有几千年的沧桑站在身后,即使你不将它背起来,也沉甸甸的。洋人的热情礼貌确实很有感染力,但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硬要学个十足十,不小心就会沦为十三点。人家同你打招呼,你自然要回个笑脸,但是在私人空间,也不用时时意气风发吧。

其实我有点怕陌生人的热情——在中国让服务员摔打惯了,被人追在屁股后面问候,还真有点负担。我觉得售货员最好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有求必应就行,你情我愿的买卖,不必相对赔笑了。

而且,除非是旋转门,几乎到哪儿都有人给你扶着门,有的人在门口一站一分钟,等着前前后后4、5个人鱼贯而入才松手,弄得人很过意不去,何止道谢,我简直都想说对不起。但我自己也喜欢给人开门,我觉得这个动作倒不是为着礼貌,大概都是怕失手把后面的人拍死——小时候在北京,商店都喜欢把门开着,挂帘子,夏天是厚塑料大门帘,冬天是军大衣似的棉门帘,每次都兜头闷在脸上,活象挨了一个大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