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岩井俊二的滤镜

1995年,日本广告和MV导演岩井俊二的处女长片《情书》开创了小清新的先河。不仅迷倒了全世界的文艺青年,也影响了台湾近20年的流行音乐和电影;

2018年11月,岩井俊二导演并担任剪辑,香港前文艺片导演陈可辛监制,大陆文艺女神周迅主演的《情书》2.0中国升级版《你好,之华》隆重上映。片方对这个豪华阵容有多大信心呢?这么说吧,电影是和超英大片《毒液》同日上映的。一个爱情文艺片,排片量高达15%,紧随《毒液》和《名侦探柯南》。

评价票房成绩还为时尚早,但电影预告片一出来,几个没有任何情节线索的镜头,已经喝彩声一片了。事实上,岩井俊二的电影的DNA也根本不需要情节来加持,只看那著名的淡雅色调,日式取景,世界尽头小逆光,大全景油画感画面,仰拍、广角与柔光镜头…就能让粉丝达到生理快感了。别说不知道故事梗概了,我觉得你就是放个PPT也没问题。

《你好,之华》和岩井俊二的经典成名作《情书》都是以一封阴差阳错的书信为由头,缓缓展开一段关于相遇和错过的青春故事,框架类似,但人物关系更为复杂,导演和观众一样,对青涩疼痛的青春有一股子这辈子都过不去的情节。但是《你好,之华》的野心显然更大,短短一个电影,跨越了祖孙三代各自的情感纠结,除了青春和爱情,还试图探讨成长、沟通和孤独感。

它做到了吗?还是那句话,不重要。不管导演花了多大力气层层剥开这个家庭的故事,它仍然是一个形式远远大于内容的电影。本质上,它仍然是《情书》2.0。导演迷恋手写书信那种娓娓抒情、欲说还休的情愫,然而这个故事的地基在8012年老太太都用微信的中国显然站不住脚。皮之不存,毛还能附上去吗?

到岩井俊二这里,能。

还有那千年不变的日式性冷淡画面和取景。大连,可能和隔海相望的日本玻璃之城小樽拍成一个味道还不违和吗?

到岩井俊二这里,能。

因为他技术太过娴熟,完全知道自己成功的要素在哪里。凡是个人风格鲜明的成名导演,都有自己执着的情意结,贾樟柯拍了这么多年,他的镜头都没离开过山西汾阳,可我相信岩井俊二能把任何一座城拍成小樽,只要加上一个叫“岩井俊二”的滤镜。

何况除了独一无二、贯彻始终的影像技术,还有强大的选角。永远活在青春里的导演,和永远的少女周迅已经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利器了,更要命的是两个小演员,少女之南清丽无俦,每一帧都是一幅画,戴着口罩只露一双眼睛都美得惊心动魄。少女之华把情窦初开又纠结失落的少女情怀演得出神入化。

看到这里观众已经集体感动了。行行行,你美你有理,非要写信就写信吧,正好便于我们回忆青春。和导演不同,观众们怀念的并不是自己的残酷青春,他们怀念的可能只是迷恋《情书》的自己。

黄金时代

我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怀念的过去。小时候一直都不是出众的孩子,外表、智商、成绩、运气。。。都普通过普通,但是自己又不甘心,总觉得老天应该待我更好些,是什么地方出了纰漏?所以就很灰心,胆小又自卑。回望我的青春道路上,大大小小地写着“失败”二字:想要的没有得到,喜欢人而不被人喜欢。回忆起来,很少温馨。牢牢记得的净是一些尴尬的场面,比如说50米短跑摔了跟头,新毛衣手肘处破了大洞,血肉模糊;比如说数学不好,被老师留堂补习;比如小时候干瘦,两条鸬鹚细腿儿不敢穿裙子,歌咏比赛要求女生白衬衫花短裙,我只好去跟姐姐借,结果她给我一条淡紫色的蛋糕裙,夹在一堆小伞裙中分外怪异。我一直恨到今天,恨恨恨。

所以每当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返老还童之事,我都没有多大共鸣。我可不想回去。我最愉快的日子,是我约了满满一天吃喝玩乐局,爱几点回家几点回家的时候;是我终于变成一名合法师奶,全世界连我的爸妈都对我私生活失去了兴趣的时候;是我和我的朋友坐在路边的咖啡座,惬意地看着别人穿错衣服、说错话、交错男朋友的时候。。。谢天谢地,终于轮到你们了。

不过加拿大的天气老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北京。有人戏虐地问我:在北京看见过这么蓝的天吗?我镇定地说:看见过。我小的时候,北京就是这样蓝的天,暴烈的、干燥的夏天,偶尔来势汹汹的大暴雨,放晴以后又无迹可寻。我被晒得中过暑,也被淋成落汤鸡。有一次和大家挤在商场的门口避雨,不耐烦起来,干脆朝家里飞奔,路上白茫茫的,一个人也没有——原来那也是我的黄金时代。

小朋友的爱情

我们老年人最招小朋友讨厌的一点,就是倚老卖老。

也不用真絮絮叨叨地教育人家,说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吃过的盐还多”。单是那种“我什么没见过”的表情就令人恶心。在他们眼里,咱们这就是赤裸裸地炫耀,跟那些充满了莫名其妙优越感的人一样。我们也不比人家更年轻更鲜嫩,我们什么地方比人强呢?无非是比别人多活几年,能拿出来唬人的,也就剩下这点经验了。

尤其是看到小朋友们谈恋爱,无论看着多么登对、顺眼,都忍不住在心里说一句:迟早还是要分手的。。。。倒不是我们轻视人家的感情。有几个人跟自己十八岁时爱上的人走到底呢?这与经验无关,再怎么认真,再怎么维护也不管用,人生太长了,前面有太多的可能性。

不见得长岁数就长智慧,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样犯错误。不同的是,年轻人错得起,老年人错不起。又或者,有些错误,咱已经没有力气和机会去犯了。

可惜我们当年也不知道这是错的、是徒劳的、是没有结果的。。。就算明知道一切只是个过场儿,恐怕也得卖力地演下去。人生下来就注定是要死的,那也得上蹿下跳努力活到死的那一天啊。

所以年轻人大可不必听老年人的意见,讨不了太多的好儿去,不如该玩耍的玩耍,该游戏的游戏。但是,我们脸上还是得挂着那种令人讨厌的微笑:看,我说什么来——没办法,我们也不想,我们就是知道。

旧照片

朋友感叹说:这岁数稍微大一点儿,五官就模糊起来,不上妆,脸就像一张旧照片。

这个比喻真是绝。二十来岁的时候,不管漂亮与否,还都眉毛是眉毛,眼睛是眼睛的,不化妆也唇红齿白。不知怎么轮廓就渐渐模糊起来,人家说“褪色的容颜”,原来不是文艺腔,是赤裸裸地写实来的。

不过翻看以前的旧照片,也真是件有意思的事。也许不是每个人的进化史都像我这么惊悚。跟我熟的人会忍不住问:你怎么可能允许自己胖成那个样子?老实讲我也不知道,大概还是因为懒和任性,一味放纵自己,但又没有洒脱到不在乎自己外表的地步,其实很痛苦。当时麻木不仁,现在回想起来就非常后怕。

但每个人也有过不堪回首的造型吧?番薯样、黑框眼镜、高腰萝卜裤、好好的披肩直发,前刘海偏要吹成飞机头,再用发胶GEL起。。。对照相片上的日期,简直就是一部流行编年史。现在看上去越可笑,说明当年越时髦。

可见我一直不是一个很IN的人,很少照着时装杂志打扮自己。在我身上最鲜明的时代烙印,不过是韩风的豆沙色口红、以及小芳式的麻花辫(这个其实到现在也还有梳)。我的一个个里程碑,是不断摆上身又拿下去的肥肉,尖脸、圆脸。。。给朋友看各个时期的照片,她的观后感是:怪不得古龙说,最好的易容术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胖子。

不。。。

alang.jpg在加拿大经常见到摩托党。骑摩托这回事,同开跑车一样,多一半是为了拉风吧?风吹日晒腰酸背痛的,何况还有安全问题。驾美式大型机车的又好些,这种车手把特别高、座垫特别低,皮衣皮裤的白胡子老太爷们腆胸叠肚地坐上去,排个队形,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我在加油站遇到他们,明知道是良民,也分外心虚地绕着走。

另外一种开小街跑儿的,才真是看得人心惊肉跳。身体前倾趴在手把上,整个人是支离弦的箭,绷得紧紧,蓄势待发。在高速上倒比跑车还猛,像只特大号的马蜂,嗡嗡地飞过去。有的大概是载着女朋友,为着刺激,故意穿花蝴蝶一样频频换线,车身左右摇摆到最尽,手肘几乎碰到地,我仿佛看得到两人的表情:一个春风得意,一个冧到死。

可是再浪漫的花款也要对方肯受落啊,不然俏媚眼白白做给了瞎子看。我看到机车就净替他们操心,除了安全,尚有许多麻烦:紧身衣多不舒服,顶风飞车恐怕还会冷,停下来就热得受不了;下雨怎么办?扑面而来的飞虫。。。在路上经常见摩托党长途跋涉,他们的行李放在哪里呢?那个小盒子实在是不够装。

看到这一幕,我就想起《阿郎的故事》。周润发扮演的阿郎振作精神想和昔日情人BOBO重温旧梦。他已由当年的飞车小太保沦为地盘工人,与孩子潦倒地住在破屋,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唯一没变的是发型和姿势,借此勉强抓住一点过去的辉煌。BOBO早就脱胎换骨成为留洋归来的女强人,身份与财产的悬殊他不是不知道,但他以为感情是不会变的。还故意骑着机车去接BOBO,在路上就玩起了这一套:夸张地把身子扭过一边,等女友从肩膀上偎过头来,等了许久也没反应,只好讪讪地收科。

真难过。

其实我看到最后也不知道BOBO是不是还爱他。那么多误会纠缠,又是孩子的撮合,又是生离死别,亲情倒是比爱情多。但是比不爱了更难堪:两个人已经各有各世界,当中隔着几十万光年。令少女BOBO迷恋的飞车技巧、浪子味道,恐怕和当年的浓妆卷发大耳环一样,变得可怜可笑。BOBO不忍说破,一直用态度暗示。可惜他老不会意,仍兴致勃勃地来到初恋的街边摊,点一支汽水两个人喝。。。我比看结尾的车祸还要难受。

人生充满了这样的惨剧,你爱她,她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想念他,他已经不记得你了;你眷恋过去的每一个场景,“记得吗?我们一起坐公园喝啤酒”,“我们都喜欢那首歌——”

他多半还记得,但他已经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