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菲斯宝典 - 语言篇

多数在北京的正规外企使用英语作为书面工作语言(电子邮件和大多数正式文件),口头沟通则说普通话。这与地方歧视没有关系,一间不过几十个人的公司,员工已经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说自家方言固然乱了套,光说北京土话也不成样。

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侯宝林老早已经在相声里讽刺过了。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民族大融合,操标准京片子的北京人本就不太多了,而且在公司里,说的净是专业用语,偶尔还拉杂着英文,很难听到原汁原味的土话。我遇见过这么一位,伊位居区域销售总监,也不过三十几岁的人,但给人感觉象提笼架鸟的老大爷,走路慢条斯理甩着胯,到哪儿都托着茶杯。什么时候他一走进来,肃杀的会议室马上就变得有些家常味道。他仿佛是京味文化保护协会的代言人似的,即便遇上听力极差的香港人,也坚持说一嘴的京片子,好多次看见他按着免提,捧着茶杯靠在椅子上开电话会:“奔儿(不是),奔儿(不是),你别介呀,我这(音ZHEI,四声)呵急的跟什么似的——”对方的香港同事急的直结巴,几乎都可以想象他们擦汗的样子。

这些香港人遇上他也是现世报。其实香港人工作起来倒是非常专业的,唯一讨厌的就是不分时间场合讲广东话。平时闲聊倒也罢了,开会时还动不动用方言窃窃私语就显的有点狷介。另外中英文夹杂这个坏毛病多半也是香港人带出来的,有些词是专业用语,说英文大家方便,有些就显得矫情。我一个朋友,刚出道在某电脑公司工作的时候,遇上一位香港上司。第一天上班跟他说:“DAVID,麻烦你帮我拿一张A FOUR来。”他苦思半天不得要领,后来请教前辈才知道,原来就是一张A4纸。

新到一间公司,最要紧先学习公司统一的专业用语。每个公司的习惯用语都不同,其实也就跟江湖黑话差不多,不熟悉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象外人。而且往往也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比如宣传单有的公司叫LEAFLET,有的喜欢叫FLYER,有的公司管礼品叫PREMIUM,有的就叫GIMMICKS,意思差不多,何必较真。我认识不少人动辄说:我们以前公司如何如何~~还拿出一叠原来公司的文件表格让人家学习,真以为别人都是吃干饭的。

口头语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还是尽量别发扬光大。我曾经有位同事,脾气比较急,跟同事一有不同意见就昂着头说:“得了吧,别逗了,不可能!”开始听了很反感,时间长了这几个词几乎从我嘴里冲口而出,简直误人子弟。这半年来老听一个湖北籍同事说“将后来,将后来……”耳朵听得起老茧。将来是将来,后来是后来,什么叫将后来?一直忍着不问他,渐渐成为我在办公室里一块心病。

奥菲斯宝典 - 语言篇》上有9个想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